下载APP

宫廷悠游岁月 第80节(1/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第102章 宫廷岁月102

玉殿突遭变故这一日上午, 郭敞一如往常,下朝后就批阅奏疏。看到一半了,实在眼花, 有些心烦地扔下手中的奏疏道:“王志通, 替朕理一理这些琐碎奏疏...瞧瞧朕这些肱骨, 怎么什么都要上奏!”

一些奏章真的很废话, 虽然已经经过过滤了一些无关紧要之人的无关紧要奏章不会拿到皇帝面前...但总有些例外么。比如说重要人物的奏疏,哪怕是普通的问安,政事堂(就是中书门下省)和枢密院也不好自行处t置。

王志通应了一声‘是’,就上前做事了, 他不是第一回 做这事儿, 算得上轻车熟路。另一边, 郭敞实在懒得再看奏疏, 眼花还没好呢, 便指了侍立再一旁的宦官,也不管是谁, 只指了指刚刚放下的那本奏疏,道:“你来念。”

这指的人恰好是刘亮, 刘亮出身贫苦, 少时自然是不认字的。进宫之后也没有读书的机会, 也是拜了王志通做师父, 自己渐渐起来了,才在王志通的提点下,学着识字。他是认字,但绝对不是饱读诗书的人。

但不管怎么说, 官家的命令是不能拒绝的。刘亮只能有些忐忑地打开了一本奏疏,慢慢念着, 然而有些大臣写奏疏也是文绉绉的,再加上一些生僻字、生僻词,搞得刘亮根本读不好,郭敞还没说什么,他自己先跪下请罪了。

“官家恕罪!奴才实在斗大的字不识几个...这样的差事办不来......”

郭敞也知道宦官里有文化的不多,倒没真的怪罪。此时王志通还在整理奏疏,他也不急着听人念奏疏,便道:“也罢,只是你这般也不行。便是做宦官,要做得好,也得读书识字。似你师父这般,许多事才能交由他做。”

“有谁能念奏疏的?”郭敞问道。

立刻就有人冒出了头,得了这桩差事,给郭敞念奏疏。等到手头这封奏疏念完,王志通已经将今天的奏疏都整理好了,效率真是极高的。

郭敞就将随手批了几个字的奏疏往王志通面前一扔,道:“这还是朕的封疆大吏呢!一个地方上的案子,明明几百字就能说清,偏偏他写了一本上万字的奏疏。知道的晓得他啰嗦,不知道的只当他勤勉,这是给朕写万言书呢!”

此时地方上的案子,除了一些特殊的,可能引起极大社会反响,或者牵涉广大的。有的重罪案,也是每件都要上报中央,甚至直接给到皇帝这里的。当然,后者大多数就是走个过场,皇帝批阅个‘知道了’就行。

但不管怎么说,这个流程是要走的。

王志通不好在这种事上说什么,他是个很有分寸的宦官,所以当下只是道:“官家,这也是他们想着事无巨细,好叫官家人在京师,也能清楚地方上的事儿...至于说详略得当,说的简单,却是多少相公都不纯熟的?”

“说不得,是这位大人没想到官家的难处...他们想不到官家要日理万机,不知道要接多少个他这样大臣的奏疏,还当官家只看他这一个呢!”

“嗯,这话说的不错,很有些智慧在其中了。”郭敞点点头,然后就像是想到什么一样顿了顿,忽然就笑了:“朕想起来了,素娥有一回说过差不多的话。”

不知道为什么,郭敞原本有些烦闷的心情,一下就好了不少。重新拿起奏疏,不用小宦官来念,自己看了起来,精神头又恢复到了最开始的样子——王志通看着这一幕,只低着头谦卑地挪到一边去待着,仿佛什么都没看到。

过了一会儿,是郭敞之前召见的官员来了...几位即将赴任的地方官。

这也是大燕的规矩,凡是要到地方上任职的官员,当皇帝的都会亲自见一见,问一些问题,布置一些任务。

说起来,这也不是大燕的独创,过去曾经就有这样的制度...这种制度之下,皇帝能始终维持着对地方的关系——哪怕有一天这种见面流于形式了,有这个形式也比没这个形式好。

这次来见郭敞的几个赴任地方的官员,官职有高有低,有的去地方要做知州、县长,但也有两人是去做转运使的。大燕在地方上最高一级的地方官,就是‘转运使’...这两个转运使可以说是能吏、干吏,没做过京官,一直都是做地方工作的,政绩斐然,郭敞都对他们印象深刻。

“...此去南方,第一要紧的便是除去那些大族,有他们总是拦在朝廷与苗民百姓间,要几时才能化胡为汉?”郭敞交代了其中一位要做转运使的官运,这个官员履职的地方在西南,后世贵州一带。此时那儿还是汉夷杂处,治理起来非常见难度。

“除去那些大族,倒不是说斩草除根,真个那样了,地方上也要不行了。对他们,知道该怎么做吗?”郭敞问道。

“是,官家。”官员连忙道:“

本章尚未读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3】【4】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